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離子組成、pH值對納米SiO2/SDS體系降低油水界面張力的影響(一)
> Sb合金元素對鋅液與X80鋼表面張力、潤濕性及界面反應的影響——實驗
> 一文了解什么是?馬蘭格尼效應及其原理、現象和工程應用
> 什么叫熔體,表面張力對陶瓷熔體的作用機理
> 乙醇胺與勝坨油田坨28區塊原油5類活性組分模擬油的動態界面張力(一)
> 槐糖脂的屬性:脂肪酸底物和混合比例的影響——摘要、介紹
> 勝利油田常規和親油性石油磺酸鹽組成、色譜、質譜、界面張力測定(一)
> JMP軟件定制熟化環境的濕度對光伏背板耐候層表面張力影響(一)
> GA、WPI和T80復合乳液體系的脂肪消化動力學曲線、界面張力變化(一)
> 基于最大氣泡壓力法測量液態鋰的密度和表面張力
推薦新聞Info
?序列結構決定性能:深度解析陽離子聚丙烯酸酯浮選劑的構效關系及表征關鍵
來源: 瀏覽 50 次 發布時間:2025-10-11
引言:含油污水處理的挑戰與浮選技術核心
油田開發伴隨大量含油污水產生。合理處理這些污水,既是環保硬性要求,也是資源化利用的關鍵。國家標準GB 8978—1996規定,排放水中石油類含量需≤10 mg/L。
絮凝-浮選-精細過濾組合工藝是油田常用深度處理技術。其中,浮選單元負責去除穩定性高的小粒徑油滴,是整個流程的精度保障。浮選劑作為浮選過程的核心添加劑,其性能優劣直接決定除油效率。
傳統浮選劑如小分子表面活性劑和陽離子聚合物各有局限。兼具兩者特性的兩親性陽離子聚丙烯酸酯,成為新型高效浮選劑的研發重點。現有研究多關注單體組成和嵌段類型的影響,而對聚合物序列結構這一更深層次因素的機理研究,尚屬空白。
一、研究設計與創新點:聚焦序列結構的精準對比
本研究設計巧妙,旨在孤立出“序列結構”這一變量進行精準對比。研究者合成了三種DABC與MA質量比恒定為3:1、分子量相近(約2.5×10? g/mol)的共聚物:無規共聚物P(DABC-co-MA)、兩嵌段共聚物P(DABC-b-MA)和三嵌段共聚物P(DABC-b-MA-b-DABC)。
這種控制變量法至關重要。它確保了浮選性能的差異,主要源于分子鏈中親水/親油單元排列方式的不同,而非組成或分子量的影響。這正是探究構效關系的基礎。
研究通過系統的性能評價與機理分析,揭示了序列結構如何影響浮選劑在油水界面、氣液界面的行為,以及對油滴聚并、油-氣泡黏附等關鍵過程的調控作用。
二、浮選性能對決:三嵌段結構脫穎而出
在標準浮選實驗(氣浮10分鐘,通氣量1L/min)中,三種共聚物的除油率均隨濃度增加先升后平緩,符合吸附飽和規律。但達到相同除油率所需濃度,以及最終的最大除油率,存在顯著差異。
性能對比結論明確:三嵌段 > 兩嵌段 > 無規。在相同投加量下,P(DABC-b-MA-b-DABC)始終展現出最高的除油效率。這一現象直觀地證明了聚合物序列結構是影響浮選性能的關鍵因素。
同時,所有陽離子聚丙烯酸酯的性能,均優于傳統小分子表面活性劑(DTAC, HTAC)和殼聚糖(CS)。這凸顯了高分子浮選劑在橋聯、捕集等方面的結構優勢。
三、性能差異的根源:表界面活性與吸附行為
為什么序列結構會導致如此顯著的性能差異?答案藏在氣液和油水界面上。我們使用表面張力儀和界面張力儀,對三種共聚物溶液的表面張力及油水界面張力進行了精確測量。
結果表明,所有共聚物均能有效降低表界面張力,具備兩親性。但嵌段共聚物,特別是三嵌段結構,降低張力的能力和效率顯著優于無規共聚物。
其原理在于,嵌段共聚物鏈段分布集中,更類似于傳統小分子表面活性劑的結構。它們在界面吸附時,能更有效地形成緊密排列的分子層。三嵌段結構因其對稱性,界面排列有序度更高,表現出最佳的界面活性。
四、深入機理剖析一:序列結構如何促進油滴聚并
浮選劑提升除油率的第一重作用是促進油滴聚并,增大油滴粒徑。本研究從三個維度深入分析了這一過程。
1. 電中和能力:Zeta電位儀測量顯示,所有共聚物都能通過陽離子基團中和油滴表面負電荷,使Zeta電位由負轉正。三嵌段聚合物因陽離子鏈段集中,電荷中和效率最高,最有效削弱油滴間靜電排斥。
2. 界面膜強度:使用振蕩滴方法測量油水界面彈性模量,可評估界面膜強度。P(DABC-b-MA-b-DABC)能最大程度降低界面彈性模量,削弱界面膜強度,使油滴碰撞時更容易合并。
3. 油滴間相互作用力:采用光鑷技術直接測量兩個油滴靠近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力。無浮選劑時,油滴間表現為排斥力。加入共聚物后,均表現為吸引力,這是陽離子聚合物在油滴間“架橋”的結果。三嵌段聚合物產生的吸引力最強。
五、深入機理剖析二:DPD模擬可視化油滴聚并過程
理論計算為實驗現象提供了直觀驗證。研究者采用耗散粒子動力學(DPD)模擬,在分子層面觀察了不同聚合物作用下油滴的聚并動力學過程。
模擬結果清晰顯示,在相同模擬時間內,P(DABC-b-MA-b-DABC)體系中的油滴最快完成聚并,形成單一油滴。P(DABC-b-MA)次之,而無規共聚物體系中的油滴聚并速度最慢。
DPD模擬從理論上證實,嵌段結構,尤其是對稱的三嵌段結構,能更有效地破壞乳液的穩定性,加速油滴的聚集和生長。這為實驗結論提供了強有力的微觀證據。
六、深入機理剖析三:序列結構如何強化油-氣泡黏附
浮選除油的最終步驟,是油滴與氣泡的碰撞和黏附。本研究通過測定油滴-氣泡黏附過程中的“排液時間”,來評價黏附效率。排液時間越短,表明黏附越快、越牢固。
實驗發現,共聚物的加入能顯著縮短排液時間。其作用機理是,吸附在油滴和氣泡表面的聚合物分子相互穿插、作用,加速了二者之間水膜的排液和破裂。
序列結構的影響再次顯現:三嵌段聚合物作用下的排液時間最短,兩嵌段次之,無規最長。這與其界面活性順序一致。界面吸附量越多、分子間相互作用越強,排液過程就越迅速。
七、高通量表界面張力測量在科研中的關鍵作用
在本文揭示構效關系的研究中,精確的表界面性質測量是貫穿始終的核心環節。無論是表面張力、界面張力,還是關鍵的油水界面彈性模量,其數據的可靠性直接決定了機理分析的深度與準確性。
本研究中使用的高通量表面張力儀,在此類科研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以文中所用的Delta-8全自動高通量表面張力儀為例,其價值體現在:
1. 高效率與高精度:能夠快速、自動地完成一系列不同濃度樣品的表界面張力測量,并提供高精度數據,為繪制完整的濃度-張力曲線奠定基礎。
2. 先進擴展功能:配備振蕩滴模塊,是測量界面流變性質(如彈性模量)的關鍵。這項技術能直接評估界面膜的強度,是深入理解破乳、聚并機理的“利器”。
3. 可靠性:面對成分復雜的真實油田污水或模擬體系,儀器的穩定性和抗污染能力,保證了數據的高度重復性和可信度。
對于致力于精細化學品(如浮選劑、破乳劑、乳化劑)開發的科研人員而言,投資一臺高性能的表界面張力儀,意味著擁有了從現象描述深入到機理探索的強大工具。
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通過精密的實驗設計和多層次的分析手段,清晰地揭示了聚合物序列結構對兩親性陽離子聚丙烯酸酯浮選性能的決定性影響。三嵌段結構因其優異的界面活性、強大的電中和與架橋能力,以及促進油-氣泡黏附的效率,展現出最佳性能。
這一結論對浮選劑的分子設計具有明確指導意義:在優化單體組成和分子量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對聚合物序列結構的精確調控。未來的研究可進一步拓展到更復雜的嵌段結構、不同鏈段長度比例等因素的探索。
此外,本研究也展示了現代分析儀器(如表面張力儀、Zeta電位儀、光鑷、DPD模擬)在解決實際工業問題中的強大威力。將宏觀性能評價與微觀機理探測相結合,是推動技術進步的科學路徑。而精準可靠的儀器數據,正是這條路徑上最堅實的基石。